【张宇君•读书会分享】清流千载润之江,正字当头铸警魂
国保支队 张宇君
第一次认真读《之江新语》,是我的主管领导陈平副支队长推荐的。当时,我向他吐槽最近看书看不进去,总觉得很多书是口水文字,没有营养。他向我力荐《之江新语》,说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与三个维度:一是思想性,篇幅虽短、见解深刻;二是实践性,源于基层管理经验;三是可读性,文风朴实,通俗易懂。如果能静下心来读,必将获益匪浅。我单位的二级高级警长王智超也称《之江新语》是很多干部的案头书,掌中宝。原市局副局长王宗仁曾经写过一篇《之江新语》的读后感,文笔清爽,认识深刻,令他至今记忆犹新。
带着领导的嘱托翻开《之江新语》,一股浩然正气跃然纸间,其中关于廉洁的论述犹如明镜高悬。以《激浊扬清正字当头》为例,篇名八个字如金石掷地,铿锵有力。通读文章不难发现,“正”是清廉的精神基石,清廉是“正”在权力领域的实践表达。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对于公职伦理的核心要求:守正于心→行正于权→清廉于正。
甲骨文里中“正”字下面是一只脚的样子,上面是一个方框,读作wei,象形本义是行军征伐,直指目标城池。直至小篆正字定型,演变为“一”+“止”,更强调“止于至善”,行动符合最高标准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正,是也。从止,一以止。”强调以正道为界限,行有所止。在我的理解里,知止为正,只有懂得节制,才能坚守正道。
文章强调“‘子率以正,孰敢不正’。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”,这“正”字当头,正是个人修为抵达的澄澈境界。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其忧乐情怀背后,是“君子固穷”的人格定力;我们的领导开会一再时对我们说:“干我们这行,要耐得住清贫,守得住寂寞。”“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”,工作细节是廉洁的试金石。对于我们公安民警,廉洁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言,而是对一顿饭、一条烟、一个请托的一次次拒绝,是具体职守中那毫不妥协的操守与担当,是我们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公正的心态,更是夜深入梦时心中的那份坦荡与坦然。后来,我专门为自己的孩子取名为“钧正”,每次喊儿子的名字,既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醒,也是对孩子将来心怀正义、一身正气,堂堂正正立于天地的期许。
整体来说,这本书是浙江的老书记当年下乡跑出来的土方子!是我们的醒脑汤和定神针,专治信念“骨质疏松”、干事“气血不足”!我们不妨多翻翻,补足精神之钙,永葆正心如炬、坚守“正”行如钢、涵养“正”气充盈,让警徽上的“正”字永远熠熠生辉!
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897号
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897号